马上加入我们,结交更多病友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x
今天早上翻看单抗资料,看到这篇医案,赞一下这位医生,敢于采用生物疗法,像欧美医生一样勇于创新勇于尝试,如果他继续按照“肾内指南”国内60年代延续下来的激素冲击(当时也是跟美国学的,美国于50年代发明了激素),然后从12片口服,慢慢递减,这位老人现在坟头草应该都很高了(激素导致低免疫力(肿瘤),高血压,高心率,D脆骨。。。),另外301好像也一直在动员NMO患者打单抗,同样有理有据。
个人观点:这个医生敢这么治疗,冒了很大风险的。
[size=0.16][size=0.19]马强副主任医师肾内科
[size=0.14]解放军总医院[size=0.14]三甲
[size=0.19](声明: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,为了保护患者隐私,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) [size=0.19]摘要:71岁老人,由于蛋白尿合并双下肢水肿于外院就诊,用药后效果不佳,随即来我院就诊。完善相关检查后,初步诊断为原发性膜性肾病,是临床中常见的肾小球疾病。根据其自身情况,给予患者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,药物治疗后,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,血白蛋白水平恢复,目前无明确的副作用出现。
[size=0.19]【基本信息】女、71岁 [size=0.19]【疾病类型】原发性膜性肾病 [size=0.19]【就诊医院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[size=0.19]【就诊时间】2021年6月 [size=0.19]【治疗方案】静脉注射(利妥昔单抗注射液) [size=0.19]【治疗周期】住院治疗15天,治疗共维持1个月,随访1年 [size=0.19]【治疗效果】尿蛋白明显减少,病情逐渐恢复
[size=0.19]一、初次面诊 [size=0.19]患者女,71岁,主因蛋白尿5年,加重10天入院。给予患者入院检查,24小时尿蛋白4.08g,血白蛋白25.3g/L,其他指标未见异常,门诊以“原发性膜性肾病”收入院。因为患者有大量蛋白尿、低蛋白血症,亦可以诊断为肾病综合征。既往患者曾做肾活检(如下图),提示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,由于患者没有乙肝病史,查乙肝病毒结果显示滴度为阴性,PLA2R抗体205 IU/L,提示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可能性大,故本次肾病综合征仍考虑为原发性膜性肾病,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肾小球疾病。
[size=0.19]
[size=0.19]二、治疗经过 [size=0.19]膜性肾病的治疗,包括激素加复方环磷酰胺片、激素加环孢素软胶囊或者他克莫司胶囊、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等进行治疗。明确患者为原发性膜性肾病之后,觉得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更为合适,遂经过患者同意后,给予患者利妥昔单抗注射液静脉滴注,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情况。
[size=0.19]三、治疗效果 [size=0.19]给予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共2次,1个月后,复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从4.08g降至2.455g,同时患者用药治疗期间未见异常症状,没有发生明显的副作用,患者病情逐渐好转。提示对于老年膜性肾病患者,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。综上,患者共药物治疗1个月,随访1年,期间尿蛋白明显减少,病情逐渐恢复,治疗效果良好。
[size=0.19]四、注意事项 [size=0.19]很高兴患者病情得到控制,此外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因为对体液免疫影响较大,故半年内不建议注射新冠疫苗。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最常见的副作用是感染,所以需要提醒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自身防护,避免劳累受凉。 [size=0.19]患者虽无乙肝病史,但以前毕竟诊断过乙肝相关性肾炎,本次应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后还要注意乙肝感染或者爆发的风险(我再补充个EB和巨细胞病毒,好在老年人社交活动少,唾液等体液传播概率不高)。建议出院后1个月左右门诊复查,以后每1-3月复查一次,主要查尿常规、24小时尿蛋白定量,血白蛋白、血肌酐、尿素氮,以及乙肝五项等检查。
[size=0.19]五、个人感悟 [size=0.19]因为乙肝相关性膜性肾病的诊断目前不算完全成熟,而肾组织免疫荧光染色也有一定的局限性。这个患者发现了PLA2R抗体阳性,考虑原发性膜性肾病的可能性大,结合患者无乙肝感染,乙肝病毒滴度不高,最后下决心给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注射液,发现用药后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降低,也没有观察到明确的副作用,证明治疗效果良好。
|